“做人,做企業(yè),你一定要去思考,我的未來是什么,我的未來在哪里?”
即使已經步入億萬富翁的行列,40出頭的李立新仍在“上下而求索”。
性格支配行動。
事實上,回顧李立新的創(chuàng)富史,又何嘗不是一個不斷自我超越的過程。
1986年,19歲的李立新高中畢業(yè)后即到鄞縣賣面橋文化用品廠任供銷員,經過4年打拼,有著出色銷售能力的他年薪就達到了1萬元,并被提升為公司的銷售經理;2年后,李立新帶著6年的全部積蓄下海,賣的還是文化用品,靠著自己天生的推銷才能和6年在市場上的摸爬滾打經驗,他很快就掘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萬。
1993年,看好塑膠行業(yè)“錢景”的李立新又轉行,成立了立利時塑膠有限公司。10多年后,他毅然將當年的小作坊變成了亞洲最大的家用塑膠制品基地。2009年,利時集團的銷售收入實現(xiàn)55億元。
如果不是在兩會期間兜售寧波模式,人稱“日用塑料大王”的李立新恐怕還在“潛水”。
不過,當他開始活躍在公眾視野中的時候,他已經染指兩家上市公司,也在給自己不斷添加新的身份,比如商業(yè)新銳、股權投資者,利時集團也完成了“家用品+商業(yè)連鎖+投資”的“三駕馬車”布局。
“日用塑料品大王”如何不敗?
說到利時的成長史,幾個美國人在關鍵時點上起到了關鍵作用,而他們也是利時在國際市場不斷進取的見證人。
1994年,李立新從一個叫柯爾的人那里拿到首個海外訂單,順利將產品賣到美國市場;3年后,他又跟一個美國最大的家庭用品進口商Rick達成合作,把利時產品推入美國主流市場,利時的年銷售額也迅速增至數(shù)千萬美金。
2000年,李立新將利時約30%的年利潤支付給一個叫馬文的美國人作年薪,邀請對方擔任利時的總裁,負責組建海外銷售網絡。2004年,利時的銷售額突破15億元。
2005年,李立新收購了香港主板上市的通達工業(yè)(00052.HK)29%的股份,他曾毫不諱言的表示,收購通達主要是看好對方在全球的銷售網絡。
海外市場一步步成為利時集團的主要戰(zhàn)場,利時90%以上的產品出口到歐美國家。
但坐穩(wěn)亞洲家用塑膠用品的第一把交椅后,利時的增長速度不比從前,開始進入平穩(wěn)期。
而2007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發(fā)生,又導致海外傳統(tǒng)塑膠制品市場的需求急劇下滑,價格也大幅萎縮。
雖然通過為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世界零售巨頭做供貨商,利時的塑料家用品賣到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但它始終處于產業(yè)鏈的下游,只能賺取微薄的加工費。
再加上國內的勞動力成本上漲、外匯損失等因素,利時的塑膠制品出口業(yè)務面臨一系列不利因素。
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利時先后投入1.2億元研發(fā)經費,做到平均每周有2款以上的新品面世;同時,還與清華大學開展合作,在產品的功能上、外觀上和材質上不斷提升,因而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平均售價。
李立新思考的還不僅僅是如何應對本次經濟危機的問題。他希望朝著“微笑曲線”的上端走,做好研發(fā)、品牌,加強銷售網絡。
轉型零售
事實上,早在2004年,李立新已經在轉型問題上接受過“高人”指點。
是年6月,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到寧波民企做調研。在利時集團考察時他就告訴李立新,“寧波民營企業(yè)只在生產制造這四分之一的領域打主意不行,不應僅滿足于為零售巨頭做一個排隊的供應商,還要在商業(yè)這四分之三的領域想辦法,爭取那四分之三的利益。”
李立新如夢初醒,開始思考新的方向。
李立新把美國的富豪榜拿出來研究,求解什么東西是自己的未來,并且是適合自己做的。
他發(fā)現(xiàn),美國的富豪多來自三大行業(yè):軟件、能源和零售。
細數(shù)世界的零售巨頭,讓李立新吃驚的是,沃爾瑪家族的資產超過比爾蓋茨;德國首富阿爾布萊希特兄弟是開連鎖的“貧民超市”的;瑞典宜家(IKEA)的創(chuàng)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個人資產也可與比爾蓋茨相媲美。
另外,李立新發(fā)現(xiàn)這樣一些數(shù)據(jù):發(fā)達國家的第三產業(yè)占比重達到75%,連印度都有50%以上,而中國只有40%。中國還缺少本土的零售巨頭,無論是百貨還是超市。
而他自己又不乏做零售的先天條件:已經有給家樂福、沃爾瑪做供應商的多年經驗,關鍵是自己有商品。做零售于他而言,不過是一種業(yè)務延伸。
于是,2005年,他決定將商業(yè)零售作為自己未來的一個新方向。
“進入一個行業(yè),最快的方式是并購”,實業(yè)起家的李立新試著使用資本工具。
2005年,李立新競拍了寧波新江廈股份有限公司(新江夏)5%的股權,2006年,利時100%擁有這家股份公司。
而彼時,新江夏下面的新江夏百貨算得上寧波最好的百貨店,關鍵是,新江夏有一批經營百貨、連鎖超市的專業(yè)人才。
2005年底,利時又出資4000多萬,購入南寧百貨(600712)18.49%的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李立新又把新江夏分拆成3個公司,即3個子業(yè):百貨店,連鎖超市和大型購物中心。
與眾不同的是,李立新把目標放在中國的三、四線城市,“人家不愿意去的地方,我去,并且我搞的檔次最高,規(guī)模最大,人氣馬上就來了”。
截至目前,利時的百貨店已經達到10家,連鎖超市也超過40家,商業(yè)零售產生的銷售業(yè)績已經占到利時集團整個銷售的約60%。接下來,他決定以快取勝,迅速布局。
但目前盯上農村市場的人可能還有更多。
另外,網購的潮起也已經給眾多行業(yè)的實體店帶來沖擊,包括百貨,甚至已經有一些百貨店也在蠢蠢欲動地嘗試“觸網”。
文章來源:互聯(lián)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