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單純的期貨套保,“期貨點價+基差”的定價方式給了企業(yè)更多的價格選擇
A傳統(tǒng)的套期保值
所謂套期保值,就是指生產經營者在現貨市場買進(或賣出)一定量的現貨商品,同時在期貨市場賣出(或買進)與現貨品種相同、數量相當、方向相反的期貨商品,以其中一個市場的盈利彌補另一個市場的虧損,達到規(guī)避價格波動風險、控制成本、鎖定利潤的目的。
套期保值主要分為買入套期保值和賣出套期保值。所謂買期套保,又稱多頭套期保值,是在期貨市場購入期貨,用期貨市場多頭保證現貨市場的空頭,以規(guī)避價格上漲的風險。而賣期套保,則是為了防止現貨價格在交割時下跌的風險而先在期貨市場賣出與現貨數量相當的合約所進行的交易方式。
因此,賣出套期保值又稱為“賣空保值”或“賣期保值”。本文就基差交易這一模式做進一步的探討。
B基差交易的應用
目前,我國商品期貨市場運行效率較高,產業(yè)客戶的介入、私募基金的興起使得市場定價更加高效。反映到期貨盤面,我們容易看到一些品種長期處于期貨貼水狀態(tài),對于一個深幅貼水的品種進行期貨賣出套保,很多時候容易在現貨、期貨兩個市場同時“挨耳光”。之所以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最主要是由于基差的存在。傳統(tǒng)的套期保值理論,強調的是期貨與現貨市場的完全對沖,不考慮絕對價格漲跌,也不關心基差強弱。但實際操作中,由于基差的存在,套期保值的效果大打折扣。
所謂基差是指現貨價格減去某合約期貨價格的差,即基差=現貨價格-期貨價格。若現貨價格高于期貨價格,則基差為正數,稱期貨貼水或現貨升水,此時為反向市場;現貨價格低于期貨價格,則基差為負數,稱期貨升水或現貨貼水,此時為正向市場?;畹拇嬖谟衅浔厝恍?,它主要反映現貨和期貨兩個市場之間的運輸成本和持有成本,以及期貨盤面的投機資金因素。
與基差交易共存的一個概念是點價?;罱灰祝瑓^(qū)別于傳統(tǒng)現貨貿易商習慣的“一口價”定價方式,是通過“期貨盤面點價+/-固定基差”這一計算模型得出一個最后現貨的結算價格。
在金融市場發(fā)達的美國,大宗商品現貨貿易普遍采用基差交易。美國的谷物貿易商都是基差交易者,他們不需要預測價格的漲跌,只需根據歷史走勢對基差進行預測。他們的任務就是管理好基差,并通過對未來基差變化的判斷,綜合運用期貨、期權等多種方式,從基差的變動中獲得利潤。
對于谷物商而言,套期保值就是對基差的投機,是根據基差變化而不是價格變化作出買賣決定。既然是對基差的投機,如果對基差走勢判斷錯誤,就會導致套保操作出現虧損,但由于基差變動幅度較小,其帶來的風險遠低于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因此,即使判斷錯誤也不會給谷物商帶來滅頂損失,這也是美國谷物商必做套保的真正原因。
2008年次貸危機以后,我國的油脂油粕類行業(yè)全面洗牌,許多之前不做期貨套保不熟悉期貨工具的現貨商大量破產,隨后基差交易逐步得到了全行業(yè)的普遍認可,目前已經成為行業(yè)實際操作過程中進行交易結算的一個重要方式。在上海有色金屬的貿易流通過程中也開始有該類應用。在塑料(7445,-50.00,-0.67%)行業(yè),據筆者調研,國內某知名大型石化貿易商在華東地區(qū)一個月大約有5000—6000噸的貨物進行點價交易,在華南地區(qū)大約有10000噸的點價貿易量。
C塑料企業(yè)參與基差交易案例分析
基差交易,在實際操作中,手中有貨的一方,可賣出基差,鎖定所持有貨物的價格,從而鎖定利潤;未來需要買貨的一方,則可買入基差,規(guī)避價格上漲風險,鎖定成本。二者均需要在期貨市場進行套保操作。一批貨物可以分多次、多筆進行點價操作,具體按照合同約定的條款執(zhí)行。相較于單純的期貨套保,“期貨點價+基差”的定價方式給了企業(yè)更多的價格選擇。通過這種模式,企業(yè)自身的貿易風險只是相對價格變化,而非傳統(tǒng)的絕對價格變化。從傳統(tǒng)的期貨套保中買賣雙方在期貨盤面做對手盤,演變成為基差的對手盤,即一方賣出基差一方買進基差,或者說一方做多基差、另一方做空基差。
基差交易中,基差水平由賣方報價,買方選擇是否接受這一報價?;钤降蛯I方越有利,成交可能性越大。
下面通過一個PP的買方點價案例進行說明。
PP
2015年2月底之后聚烯烴行情不斷走高。4月28日,貿易商在PP1509期貨價格為8900元時進行賣出套期保值,同時報出期貨價格+200元的基差合同,同意先行發(fā)貨,由下游廠家選擇合適的時候點價結算。
在該案例中,4月28日合同剛開始的基差是9150-8900=250元/噸,貿易商與下游簽訂了固定基差合同,即合約PP1509期貨盤面報價+200元,相當于貿易商讓利了50元給下游。以8900元的價格進行賣出套保,計劃鎖定8900+200=9100元/噸,貿易商發(fā)貨。
此時,下游交付合同定金10%,按合同約定,可以先向貿易商提貨使用。
到了5月20日,下游選擇了點價,期貨價格在8230元(現貨價格在8900元),此時下游與貿易商的結算價為8230+200=8430元/噸,相對于此時的現貨價格8900元/噸,下游節(jié)約了8900-8430=470元/噸。若是按照當時提貨時的現貨價格來計算,下游節(jié)約了9150-8430=720元/噸。而對于貿易商,由于其是做賣出套保,實際售價在一開始簽合同的時候就已鎖定,為9100元/噸。在這個例子中,貿易商鎖定了賣出價,而下游則提前使用到了便宜貨,買賣雙方實現了雙贏。
在該案例中,貿易商是賣出基差,下游是買入基差。只要基差走強,下游獲利。若是基差合同簽訂后,期貨下跌幅度比現貨下跌幅度小,即基差走弱,那么下游的獲利程度受到影響。如果基差大幅走弱,下游甚至有可能出現不如不簽訂基差更劃算的情況。所以買方點價適用于市場普遍比較悲觀預期未來現貨要跌,下游都不敢拿貨的情形。因為在該情形下,因為預期后期現貨要跌,下游自然而然地選擇低庫存隨用隨買的策略,通過買方點價,一方面下游可以提前用到貨,而且可以自主選擇某個期貨盤面的價位進行點價結算,優(yōu)勢是非常明顯的。而對于貿易商,則是在簽訂基差合同的時候就已經鎖定了賣出價格,無論后期期貨或者現貨怎么漲跌,對貿易商的最終賣出價格都不影響。
該基差交易合同,涉及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即貿易商在多少基差跟下游簽訂合約。如果從歷史基差圖上得出目前基差處于極低的位置,比如今年曾經基差為0甚至為負,且預期后期需求不旺現貨要跌,這時候貿易商報出固定基差以吸引下游客戶簽訂合同,那么雙方最后雙贏的概率是極大的。因此,對于買方點價的基差合同,在基差越低的情況下,買方越劃算。
PP
該案例是以市場低迷的情形下做出的買方點價案例。同樣的,市場也有可能發(fā)生供不應求的局面,貿易商惜售待漲,但下游需要用貨來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這時候做賣方點價則對于雙方也是共贏,貿易商可以到時在期貨盤面進行點價結算,而下游也可以提前拿到貨物使用。
如果再推進一步對基差合同進行變通,我們還可以衍生出最低(賣)價合同和最高(買)價合同。當現貨市場供應緊張,貿易商不愿意供貨時,下游同供應商簽訂最低(賣)價合同,遇漲跟漲、遇跌不跌,保證貿易商的滿意利潤,同時在期貨市場進行買入保值規(guī)避風險。當現貨供應過剩時,貿易商對下游簽訂最高(買)價合同,遇跌跟跌、遇漲不漲,保證下游采購成本,同時通過賣出套期保值控制風險。
D總結
綜上,根據不同基差簽訂的合同最后取得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對于買賣雙方而言,如果雙方想要完全規(guī)避價格波動的不確定風險,都需要在期貨盤面上進行交易。
最后筆者對買方點價和賣方點價最適用的情形做了總結:對于買方點價,在現貨市場走軟下游不敢拿貨的情況比較適用。下游可以先拿貨后結算,是基差的多頭。在基差走強的情況下,下游受益。
對于貿易商,由于很早做出了賣出套保,其鎖定了賣出價格。對于賣方點價,在現貨市場氛圍良好的情況下對雙方合適。現貨資源緊俏,貿易商惜售,下游拿不到貨,通過賣方點價,賣方可以賣個好價錢,下游也可以鎖定成本。
下一篇: 未來2—3個月LLDPE運行重心緩慢上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