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6年的冬至。在當代人看來,冬至只是傳統(tǒng)24節(jié)氣中的一個。但是在古人看來,冬至可是一個重大節(jié)日。在這一天里的不少古老習俗,蘊含著古人獨特的養(yǎng)生智慧。
冬至習俗:全民放假停止勞作
健康啟示:適當休息讓身體恢復免疫
別看今天的冬至不過是不起眼的節(jié)氣,但是在古代,冬至的重要性遠遠超過清明、端午等節(jié)日,被稱作“亞歲”,意思是僅次于春節(jié)的重要節(jié)日。到了漢代,冬至的地位進一步提高。在這一天,全國都要放假休息,無論是軍隊、農民還是商旅,都要休整。
冬至為什么要放假?原來,冬至是一年當中陽氣最弱、陰氣最盛的時候。一般認為,冬至為一陽生。陽氣潛藏在腎中,仿佛一點微弱的火苗,只有精心呵護才能逐漸生發(fā)。正因如此,很多老年人會在冬至前后出現(xiàn)腎陽虛的傾向,表現(xiàn)為夜尿多、小便頻、畏寒肢冷、精神倦怠,風濕骨病、心血管疾病等,也容易在這個時候集中發(fā)作。
正因如此,人們在這個時候千萬不能“折騰”,從事過于繁重的勞動,更不要有情緒上的大的波動。古人之所以在這個時候放假,主要就是為了讓人們休養(yǎng)生息,在一年的辛苦勞作中“緩口氣”,讓身體正氣得到提升,免疫功能得到恢復。作為當代人,應該在這個階段停止熬夜,暫時停下手中繁忙的工作,自己給自己的身體“放個假”。
冬至習俗:無論南北都吃面食
健康啟示:溫養(yǎng)脾胃幫身體抵御風寒
在冬至的傳統(tǒng)習俗中,吃面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無論是我國的南方還是北方,老百姓要么吃餛飩,要么吃餃子,要么吃湯圓,總之離不開面食。不少面食中的餡,大體上以羊肉為主。這樣的習俗源于漢代,最初是為了紀念漢代醫(yī)圣張仲景。
古代名醫(yī)張仲景素來體會民間疾苦。有一次,他辭官回鄉(xiāng),正值冬季,發(fā)現(xiàn)當?shù)匕傩找粋€個面黃肌瘦,而且大多身患凍瘡,有些人甚至連耳朵都凍爛了。見此情形,張仲景支起大鍋,在里面放入羊肉和能夠驅寒的藥物一起煮,隨后將羊肉和藥物撈出來用面包好,蒸熟,分給老百姓吃。這樣一來,有了驅寒食物和藥物的幫助,百姓們的凍瘡好了很多。為了紀念張仲景,冬至吃羊肉、面食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盡管當代人的生活條件比從前好很多,但是冬季御寒依然不可忽視。尤其是年紀大的老年人,更要防止因為低溫而導致的各類疾病,如心腦血管病、消化系統(tǒng)疾病和泌尿系統(tǒng)疾病。另外,由于面食容易消化,所以在冬至前后脾胃虛弱的時候吃一點,可以減輕胃腸道的消化負擔,起到溫養(yǎng)脾胃的作用。對于乏力、怕冷、沒有精神、腰膝酸軟的老人來說,吃羊肉大蔥餡的餃子,最為合適。
冬至習俗:穿衣打扮改善心情
健康啟示:調節(jié)心理別讓情緒影響健康
冬至在古代的地位非常高,到了宋代更是無出其右。根據(jù)《東京夢華錄》記載,到了冬至這一天,無論是誰,都要穿上新衣服,將自己好好打扮一番。哪怕是傾家蕩產,或者出門管別人借,也要有一身體面的衣服。在打扮好之后,人們可以出門祭祖,也有三五成群享受美食的。總之,在這一天,無論人生境遇怎樣,也無論有錢還是沒錢,都要堂堂正正地“擺闊”一次。
除此之外,古人在冬至這一天主張不做殺伐之事,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小心,避免出現(xiàn)意外。這是因為,到了冬至時分,陰陽交割,一年的農事結束,大自然肅殺之氣正濃,一切都處于由死轉生的微妙節(jié)點之上,所以要小心謹慎地度過。
這樣的習俗體現(xiàn)了古代先民對情緒調攝的智慧。原來,喜事屬陽,殺伐之事屬陰。上述習俗為的是在心理上趨陽避陰。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有助于調節(jié)人體免疫,所以對預防疾病特別有好處。人們在冬至前后一定要給自己找樂。因為面對萬物肅殺的寒冬,我們往往情緒低落,產生抑郁、悲觀、失望的心理。這對于防治疾病十分不利。